方文考老人,90岁,是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共产党员。1960年任教于山东泰安农业学校,化学、农业学……除数学外所有学科都教过,1985年调到福建农业干部学校,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退休,后被返聘到1998年,曾获得中央农林渔业部二十五年以上教师荣誉证书。退休后在福州市老年大学学习烹饪半年,书法半年,参加英语合唱团,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方老师入住子路老年之家半年有余,眼见身边的痴呆老人渐渐恢复部分思维能力,不由地对“脑神经不可再生论”产生质疑。以下是方老的《质疑脑神经不可再生论》:
质疑脑神经不可再生论
作者:方文考
这个现象让我很震惊,难道已经坏死的脑神经可以再造?因为退休前一直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自然会去关注一些关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近期研究报道。果然,学者们在思考大脑的本质方面已经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期间,我们的大脑所发生的变化都是巨大的。过去的主流认知是大脑的这种变化仅局限于婴孩期以及童年早期,之后就开始定型,少有变化,成为我们终其一生的执行中枢。其实大脑的某些区域一直处在变化当中,新的神经细胞的产生频率让人吃惊,而且思想本身可以影响大脑结构的变化,其影响程度之深,甚至在二十年前都少有研究学者认为这是可能的。大脑不变论已经让位于新的观念,即大脑可塑论和神经再生论,而这方面的研究还远未结束。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Joshua Hartshorne 教授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趣的研究结果:在任何年龄,你都在某些方面变得比之前更好,同时你也在某些方面变得比之前更糟,而且你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一个顶点……在某个年龄你在绝大方面都趋于极致,这样的事情是不大可能发生的。这个结果是用了近5万人的人群样本,样本的年龄横跨青少年期,以至于古稀之年而得出来的。
具体的研究内容是:当我们处在18岁左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处理速度是最快的,而此后就开始缓慢下降了。但这并不能改变另一个事实,即我们的词汇能力(包括书面语言能力和会话能力)需要经过长年的练习,直到六七十岁才达到顶峰。
当我们处在25岁左右的时候,我们记忆我们所看到的事物的能力(视觉记忆)是最好的,但是我们记忆数字的能力在接下来的10年并不会达到顶峰。总体上,直到我们到达中年时期(通常是35岁左右)之前,短期记忆不会完全成熟。
通常是20岁之后,我们的情商才开始得到巩固。我们解读他人的能力直到我们40岁的时候才发育成熟,而且直到我们进入60岁年龄段之前都还会继续进一步发展。
该项研究的合作作者Laura Germine, 在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病和神经发展基因学部门从事博士后研究。她说:“从成年早期到中年时期,人脑似乎继续以动态的方式变化着,而且与以往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传统观念不同的是,当前的研究就我们的人生期间所经历的变化描绘了一幅不同的画面。”
由此,我想到了子路老年之家的生活经历。那些已经痴呆了的老人们之所以能够恢复部分语言,行动和思维能力,一定与大脑的动态变化有关。多亏了子路老年之家的合唱团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让老人们快乐,舒活了脑神经,激发出了新的脑神经细胞,使脑心相通。毫无疑问,类似的发现和研究将会继续推翻围绕着大脑不变论建立起的理论和假设。
综上所述,学者们新的研究结果加上子路老年之家的生活经历,让我很自然地开始深度怀疑脑神经不可再生论。你身边的人认同这种想法吗?
安心养老连锁
微信公众号